摘要:科学评估耕地恢复适宜性并识别重点区域,是有效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文章以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区为研究区,遵循“评价单元确定—耕地恢复适宜性评估—耕地恢复重点区域识别”的思路,综合连片条件、恢复成本等维度,系统构建可恢复地类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智能优化模型确定耕地恢复重点区域。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可恢复地类综合适宜性良好,分值介于0.28~0.88,空间分异特征较为明显。②耕地恢复重点区域连片程度较高,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北部、中东部和中南部,其中西北部区域面积最大,是耕地恢复的关键区域。③耕地恢复重点区域地势更平坦,离道路、村庄更近,连片度更高,更适宜耕作。研究构建的耕地恢复评价与重点区域识别框架可为微观尺度上的耕地恢复政策与规划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耕地;可恢复地类;适宜性评价;重点区域;阳东区
中图分类号:F321.1;F0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995(2025)01-0081-09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公平与效率权衡的耕地整治权属调整机制研究”(23CGL064)
作者简介:乔子源(2001—),女,广东省清远市人,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耕地利用与保护研究。
通讯作者:陈展鹏(1987—),男,广东省揭阳市人,广东省国土资源测绘院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地测量与地理信息系统。E-mail:chenzhanpeng1987@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