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国经视点 > 土地经济研究 > 正文

西安“大华·1935”工业厂房改造项目节地模式

—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宣传案例之六

【信息来源:市场室 】 【作者:市场室】 【预览:

前言

节约集约用地是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重要内容,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我国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日益加剧,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节约集约用地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值得注意的是,节约集约不只是一种理念和意识,而是贯穿在一个个农业、工业、商业及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显化在一个个具体的实施环节中。

2019年,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的“推广应用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要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自然资源部办公厅下文要求各地上报一批近年来节地效果明显,并具有先进性、示范性、代表性特征,具备良好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的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案例。

在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司指导下,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对各地上报的案例进行了梳理。现将梳理后的节地案例通过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网络宣传平台介绍给大家,让大家对当前我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情况有所了解和认知,对推动我国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起到促进作用。

一、基本情况

西安“大华·1935”项目占地面积约140亩,建筑面积约8.7万平方米,原为长安大华纺织厂,经过近80年的发展,容纳了多个时期的厂房建筑,后于2008年停产关闭。中国建筑设计大师崔恺将长安大华纺织厂原有建筑风貌与现代城市功能相结合,利用原有民用建筑材料与现代装饰材料相对衬,打造成为纺织文化传承、精品剧目视听、艺术品展览、都市时尚休闲相融合的大型综合文化中心。

二、主要做法、模式特点及配套政策

(一)主要做法

早期建成的砖木建筑,主要由院落空间组织在一起,尺度宜人,改造时采取“谨慎的加法”,对原有建筑进行清理修缮,尽可能保持原有材料、空间和细部的本来面目,同时适当增加采用当代建筑语汇的连廊、小品和构筑物。建国后历年建成的厂房多为整齐开敞的车间,屋顶为纺织工业建筑典型的锯齿状天窗,周边设有辅助房间。针对这一区域主要采用“积极的减法”策略,结合城市街区所需空间和尺度,形成新的街道和步行系统,并打开部分结构,产生内部街道和公共空间节点,为产生丰富的城市生活提供了机会。

图1 早期建筑“谨慎的加法”改造效果

图2 建国后建筑“积极的减法”改造效果

“大华·1935”项目内的博物馆、剧场、酒店等重要项目均由废旧厂房改造而成。其中,大华博物馆由原长安大华纱纺织厂老布场厂房改造而成,总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由主展厅、临展厅、书吧、档案库房、创意品商店、办公区等组成;大华·1935小剧场集群由原长安大华纺织厂新布场厂房改造而成,总建筑面积约为3300平方米,拥有“壹”、“玖”、“叁”、“伍”四个剧场;大华·1935精品酒店由原长安大华纺织厂招待所改造而成,总建筑面积约5500平方米,拥有84间/套客房;同时,以改造的厂房作为门店,吸引了咖啡厅、火锅店、甜品店、书店等多项小型商业入驻。“大华·1935”项目积极引进新业态,将废旧厂房置换为餐饮、休闲、文化等新的使用功能,也提示历史记忆和现代生活的共时性。

图3 大华博物馆

图4 大华酒店和商业街

(二)模式特征

通过废旧工业厂房改造,引进新业态,置换厂房使用功能,发展商业综合体,实现整治闲置、低效用地,盘活存量土地资源。

三、节地效果

“大华·1935”项目将废旧工业厂房改造为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属于整治低效用地,盘活存量土地资源的行为,节省了专门建设城市综合商业设施所需消耗的土地资源,缓解了西安市区用地紧张的压力,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做出了贡献。

四、应用范围

可适用于具有历史价值的废旧工业厂房改造。

五、应用前景

可应用于“退二进三”、废旧厂房改造等,尤其亟待转型的老工业基地,可参考应用,以较小的投入实现工业用地的转型改造。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X

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