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7-28日
调研组成员:朱义林 王志刚 周鑫 张慧君
为了深入了解地勘单位发展情况,经研院联合地勘司组成调研组,对贵州地矿局地质队进行了蹲点调研。调研组一行于7月27日正式对一〇六地质队展开调研。27日上午,调研组在一〇六地质队与对领导、业务部门负责人等进行了深入地座谈交流。通过座谈交流,对一〇六地质队的基本情况有了初步了解。
与全国大部分地质队类似,一〇六地质队组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早期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对黔北地区的汞矿资源进行勘查。经过60年的不断发展,一〇六地质队先后开展了30多个矿种500多个矿床(点)的勘查工作,探获超大型矿床3个,大型矿床20多个,中型矿床100多个,提交各类地质报告3000多份,成果非常丰富,在地质找矿领域硕果累累。由于一〇六队贡献突出,曾20多次受到原地质部和国土资源部、贵州省的嘉奖和奖励。
进入本世纪以来,一〇六队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贵州工业强省战略,积极主动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地质队在地质找矿、地灾防治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优势,为贵州省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战略提供基础性服务,多次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在找矿突破方面,相继提交了1个超大型汞矿床,2个超大型铝土矿矿床,4个大型铝土矿矿床,10多个大型煤矿井田,探获铝土矿资源总量近4亿吨,煤炭资源总量近50亿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保障。在地灾防治、服务民生方面,积极主动为地方政府提供技术支撑与服务,提供了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与治理,抗旱找水等技术服务,为地方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地质基础保障。

1:调研组在一〇六地质队座谈交流
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来,以往的依靠资源高消耗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不可持续,我国经济发展整体上面临着结构调整的压力。一〇六队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积极开拓业务新领域,从以往的以找矿勘查为主,向地质环境工程、对外技术合作方向扩展,现在已经初步形成了地质勘查为基础,做大做强地质环境工程,积极稳妥推进对外合作的“一体两翼”的发展战略格局。经过5年齐心协力的发展,一〇六地质队地质环境领域的项目收入已经从起步的百万元增长到了目前的亿元级别。
27日下午,调研组一行对一〇六队承担的一处地质灾害监测测量工程项目进行了考察,并与项目组进行了交流。该项工程是对一处建筑工程旁边的山体边坡稳定性进行测量监测。遵义市区多山地,少平原,该项建筑工程是沿山坡建设两所学校。为了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需要获得山体稳定性的精确参数。一〇六队发挥自身在矿山地质测量方面的技术优势,通过市场化途径,取得该项监测工作。项目组向我们介绍,为了提高测量监测工作效率,项目组投入了目前世界上技术领先的两台全自动测量仪对山体边坡进行连续监测,该设备可以全程自动化采集相关测量数据,数据精度可以达到1mm。这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测量精度,提高了测量成果质量水平。

2:调研组考察测量工地,在现场与技术人员交流

3:调研组与测绘技术人员继续交流
28日上午,调研组前往桐梓县的一处地质灾害治理现场,考察了解106队地质灾害治理工作情况。该处地质灾害治理现场是106队支撑地方社会稳定、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很好例证。6月下旬,受降雨影响,该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出现了裂缝等地灾活动前期征兆。由于该滑坡点下方有一个村民小组,还有一个小工厂,如果发生滑坡,后果十分严重。负责该灾害点巡查和技术支持的技术人员连夜对该滑坡点进行检查,发现灾害发生情况比预先设想的还要严重。技术人员连夜向县地灾防治办公室进行了汇报,并向县有关领导进行了报告。县政府在第一时间对该滑坡隐患进行了应急处理,撤离了相关居民,并启动了灾害应急治理工程。该项工程由106地质队提供技术支持,成立了项目小组。技术人员首先了解清楚滑坡点各项地质基础信息和相关数据,制定了工程方案。目前,该项工程正在紧张的进行施工。初步估算,该处滑坡隐患的治理,直接受益影响人员超过了上百人的当地居民,社会效益十分明显。

4:成功监测到的一处滑坡隐患点

5:调研组在学习滑坡隐患点的治理工程
28日下午,调研组一行回到106地质队。李队长组织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相关技术人员与调研组一行进行了座谈。一〇六地质队环境工程院负责人张斌向我们介绍了近几年地质环境工程领域的发展和项目运行管理情况,并介绍了环境地质工程领域的未来发展设想。

6:调研组与一〇六地质队环境工程院有关领导与调研组进行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