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进基层
科研人员进基层
位置: 首页 > 科研人员进基层 > 正文

黑龙江蹲点日记之二:解决人才困局是齐勘总院改革的破冰之举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 【作者:产业所王志刚 朱义林 毛成栋 汪恩满】 【发布时间:2016-06-30】 【预览:

2016年6月27日 星期一 齐齐哈尔

6月23-27日,我们来到齐齐哈尔矿产勘查开发总院(以下简称齐勘总院)进行了为期五天的蹲点调研。齐勘总院是1998年初由驻齐齐哈尔地区省地矿局所属四个地勘单位合并重组而成,2015年末,实有职工人数2982人,其中在编职工人数1068人,是黑龙江省乃至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地质勘查单位。调研组分别与院班子成员、行政办公室、综合科、生产经营科、财务科、人事教育科、行政总务科、总工办、矿权办、离退休办等职能科室及相关二级业务单位进行了座谈交流。综合这几天的调研情况,我们发现人才结构的失调及“以工代干”等人员遗留问题已成为制约该院改革发展的主要瓶颈。

一、人才结构严重失衡。按在编职工1068人算,从职工身份看,该院专业技术人员382人,仅占职工总数的35.95%;工勤人员671人,占职工总数比例达62.82%。作为地勘单位来说,行政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工勤人员的比例分别为10%、70%、20%比较合适。专业技术人员比例的失衡直接影响了单位的经营发展。

二、人才吸引力不足。由于受地域限制及经济发展水平等的制约,近些年齐勘总院人才吸引力明显不足。据测算,未来十年内,该院专业技术人才因退休等自然减员速度将明显快于引进人才的数量,如果这种情况得不到解决,必然导致今后人才的断档,直接影响地勘主业的开展。

三、人员老化问题突出。一是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严重老化,该院现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中45岁以上达287人,占从事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48%,专业技术人员老化现象较为明显;二是整个队伍年龄更加趋于老龄化,该院现有45岁以上职工607人,占职工总数的56.8%。人员年龄梯队的不合理性一方面影响野外地质工作的正常开展,另一方面阻碍了单位的人才更新及可持续发展。

四、“以工代干”人员等历史遗留问题突出。“以工代干”是指工勤人员从事管理岗位及专业技术岗位工作。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单位隶属于中直管理时,地矿系统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部分工勤编制身份的职工经过选拔陆续从事管理工作和专业技术岗位工作,工资及管理均按照干部执行。随着国家严格的事业分配制度、岗位设置及聘任制度等的要求,这部分职工的身份问题突显出来,工资及编制等又调整回工人身份。目前,该院现有“以工代干”人员近300余人。由于这部分职工的利益受到很大损失,且没有很好的补偿机制,已不同程度地影响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以上这些问题,既有客观外部环境引起的,也有历史遗留的,还包括地勘单位自身体制机制问题。可以说,这些主客观原因对地勘单位人才队伍的持续稳定都是一种现实的考验。对于齐勘总院来说,解决人才困局是该院改革的破冰之举。可喜的是,在调研交流中,我们感觉到该院班子成员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并积极的谋划人才队伍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比如根据职工专业所长及工作需要合理调配岗位工作、优化岗位绩效工作和野外工作结构、积极开展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狠抓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升级、稳妥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等。按照该院梁院长的规划和设想,经过“十三五”时期人才结构的不断优化、历史遗留问题的逐步解决,最晚到“十四五”末期,齐勘总院必将努力建设成为一支队伍结构合理、职工素质优良的一流地勘队伍。调研组希望,齐勘总院破冰之后能够顺利远航。

与齐勘总院座谈

参观岩芯库

参观实物资料库工程建设现场

X

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