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国经视点 > 土地经济研究 > 正文

重庆市主城区利用城市边角地建设社区体育文化公园节地模式

—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宣传案例之八

【信息来源:市场室 】 【作者:市场室】 【预览:

前言

节约集约用地是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重要内容,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我国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日益加剧,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节约集约用地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值得注意的是,节约集约不只是一种理念和意识,而是贯穿在一个个农业、工业、商业及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显化在一个个具体的实施环节中。

2019年,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的“推广应用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要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自然资源部办公厅下文要求各地上报一批近年来节地效果明显,并具有先进性、示范性、代表性特征,具备良好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的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案例。

在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司指导下,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对各地上报的案例进行了梳理。现将梳理后的节地案例通过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网络宣传平台介绍给大家,让大家对当前我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情况有所了解和认知,对推动我国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起到促进作用。

一、基本情况

为贯彻执行节约集约用地政策,落实市委市政府城市提升行动计划、保障和改善民生行动计划的安排部署,推进主城“四山”“两江四岸”生态及游憩功能建设,提升城市品质,增加城市开敞空间,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2018年2月,重庆市主城区启动了利用边角地建设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工作。同年7月,市政府印发《利用主城建成区边角地建设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实施方案》,将主城建成区边角地界定为未登记土地使用权属,实际控制人为区政府(管委会)或市(区)土地储备机构(投融资平台),不宜单独实施项目建设且土地面积大于1亩的国有土地;明确由市规划自然资源局会同市城乡建委、市财政局等市级有关部门共同推进,计划于2020年规划建设92个社区体育文化公园交付使用,将布局各类健身设施1000余个,届时将惠及200多万名群众。2019年1月18日,重庆首批10个边角地修建的社区体育文化公园正式交付使用。截至目前,共交付使用30个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布局各类健身设施377个,其中五人制足球场9个、标准篮球场12个、三人制篮球场8个、羽毛球场30个、轮滑场5个、乒乓球场57个、其他健身设施256个。

二、主要做法

(一)明确标准,统一打造

为指导和规范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建设,2018年7月,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编制了《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建设技术导则》,在建设理念、场地选择、体育设施、文化设施、场地综合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技术指引,明确了各类场地设施建设标准。根据“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要求,严格按照《技术导则》开展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的设计建设工作,确保体育公园高端美观、科学人性和管理智能。在规划方面,通过区政府摸底清理,建立项目库,完成地块控规修改和地上建构筑物拆除,市级部门统筹考虑、科学选址、合理平衡。在设计方面,采取公开招标方式确定项目总承包单位,统筹开展项目设计,在广泛征集设计方案和公众意见的基础上,将体育文化的内涵、体育运动标准和所在地的特色文化、传统风貌融入公园建设中。在管理方面,公园将使用智慧公园管理系统,该管理系统不仅具有身份识别功能,还能及时反馈公园设施情况,方便运营方进行定期保养。

(二)人性化设计,挖掘公园特色

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的主要建设理念是突出“社区味”“体育味”“文化味”,主要功能体现在“社区”“体育”与“文化”三方面。在社区功能方面,社区体育文化公园是周边居民间相互沟通的公共空间,有利于融洽邻里关系,建设和谐社区。在体育健身方面,设计结合场地地形特点,除了安排基本体育功能外,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的各类运动场地还植入科学健身规则,通过地面运动符号、图案、数据,进行标准运动姿势示范,帮助市民更加科学有效地健身。在文化方面,利用园内文化展示墙、建筑设计小品等将当地特色文化、传统风貌、优秀历史文化进行有机展示,促进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为更好地实现社区公园的服务功能,公园不仅设有24小时图书馆、24小时无人贩售机、智能广播,还有智慧之眼视频监控、感测设施、智能求助设施等。

(三)因地制宜,与周边环境协调融合

由于边角地的形态多样、大小不一,不同形态的地块建设不同类型的体育公园,大体上可分为以下3类。第一类可打造综合型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地块较为规整、高差不大、面积较大,23宗806亩(约占44%),适宜建设一定数量的足球、篮球、排球场等大、中型体育活动场地,配套部分书吧、医疗服务点等附属设施,一站式满足周边居民全龄休闲健身需求。如下图所示。

 

第二类可打造亲水型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地块低缓狭长,27宗674亩(占36%),以河岸滨水生态景观为主,植入健身步道、羽毛球和乒乓球场等小型运动健身设施,配套文化康乐设施。如下图所示。

 

第三类可打造园林型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地块较为狭长或坡度较大,经整治后适宜进行紧凑布局,42宗375亩(约占20%),以园林绿化景观为主,建设少量的羽毛球场、篮球场、乒乓球场等运动场地,配套儿童活动、文化康乐设施。如下图所示。

 

其中,独具山地特色的2号社区体育文化公园项目(大水井体育文化公园)位于江北区李家坪区域观音桥街道M02-2号,该项目用地面积为11861.7平方米(新增建设用地4319平方米,存量建设用地7542.7平方米),以上国有建设用地全部行政划拨给重庆中鹏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江北区2号社区体育文化公园项目建设用地,土地用途为绿地用地。该项目建有体育设施27个,包括篮球场1个,羽毛球场2个,乒乓球台7个,健身设施16个,健身步道1个,另有儿童场地设施1个。空间内还设有24小时免费的图书借阅亭,全方位满足市民运动需求。该项目建成后,不仅为附近小区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场所,还彻底改变了以往因荒地阻挡而绕行十多分钟路程的交通局面,为附近居民去往公交站场打通了便捷步行通道。

 

社区体育公园建设前现场图

 

社区体育公园建设后现场图

三、节地效果

利用边角地建设社区体育公园的主要特征即是“变废为宝”“高效利用”,该部分边角地原基本处于闲置荒芜状态,无法单独有效利用。在不另行占用城市大宗土地单独建设集中式大型公园、体育场的情况下,因地制宜利用分散、闲置、废弃的边角地,建成美丽、适用的社区体育公园,一方面弥补了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短板,惠及民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运动的良好场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和娱乐生活。另一方面有效地利用了既有土地资源,将闲置废弃的土地变废为宝建成公园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促进了节约集约用地。

四、适用范围

重庆市是一座山地城市,地形地貌复杂,受地形地质、道路交通及已建成区影响,在居住区与道路之间广泛分布的零星用地区域极易形成边角地,地块无法单独实施项目建设,在改善民生、强化公共基础设施弱项、提升城市品质的背景下,利用该部分区域建设社区体育公园具有极强的可行性和适用性,在城市地形复杂地区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

五、应用前景

边角地作为城市建成区不宜单独实施项目建设的国有土地,具有分布零散、土地面积小、总量大等特点,大量零散的国有土地长期无法开发利用,部分地块夹杂在生活生产设施用地中,造成大量土地资源荒废,影响城市环境、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若用于规划建设社区体育文化公园,不仅有利于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充分发挥土地资源利用价值,缓解人地紧张矛盾;还有利于完善城市公共服务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构建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X

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