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陈 琛)“怎样为自然资源管理扛好生态文明建设这面大旗做服务?”“如何通过研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式,探索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路径?”近日,在第二届资源热点问题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围绕自然资源科学分类和精准施策中存在的问题,从科学认知和管理实践等角度进行了研讨。
“要建立起对自然资源认识和利用的科学知识体系,首先就要建立科学的分类。”原地质矿产部副部长张文驹建议,从来源(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近地太空)和功能(自然空间本身、自然物质、自然能和自然信息)的二维标准建立自然资源一级分类。他认为,这样划分,有利于研究自然资源不同来源各自形成与分布的规律及存在状态,便于正确判断其在开发利用中的技术、经济与法理关系。
“我们的研究是综合性的,要研究特定区域里各种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并与经济发展、生态保护相结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孙鸿烈院士从如何服务自然资源部成立后的需求着眼,回顾了自然资源研究的“初心”。在他看来,自然资源部的组建,打破了“九龙治水”的资源管理分散局面,使得精准施策和综合研究得以进行。
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院长张新安建议:“下一步,要从自然资源管理的一些基础问题入手,从理论角度深入探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产业、国土空间、生态空间等的基本概念、边界;从整体、联系、系统的角度深入研究自然资源的经济属性和经济关系、法律属性和法律关系、社会属性和社会关系,以及自然资源与空间、生态、生产力布局等的关系;探索自然资源与空间以及不同门类资源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关系,确立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论的形成基础、实践平台与时代价值。”他认为,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搭建好,自然资源管理才更加科学、更加精细,更加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资源运行规律。
第二届资源热点问题研讨会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共同主办,来自自然资源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等国家部委和研究机构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