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理清自然保护地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冲突并协调二者的关系,对于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深远意义。文章基于社区和区域尺度,系统梳理了关于自然保护地矛盾冲突和协调机制的研究进展。研究发现,社区尺度的矛盾冲突主要表现为社区居民资源利用受限、收入差距扩大、人与野生动物冲突和生态移民风险;区域尺度的矛盾冲突主要表现为区域经济发展约束和劳动力配置扭曲等。在协调机制方面,生态补偿、生态旅游和社区共管等手段得到了广泛实践和应用,但在多目标协同、多主体参与、资金保障和利益分配等方面仍然面临诸多挑战。据此,文章提出了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优化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和强化社区共管机制等政策建议。未来研究可以构建总体框架以阐释不同尺度下的保护与发展作用机制,拓展宏观尺度的量化研究,并识别不同政策在实现自然保护地生态产品价值、协调保护与发展的可行性和潜在挑战。
关键词:自然保护地;矛盾冲突;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中图分类号:F062.2;X36;S75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995(2024)10-0018-10
DOI:10.19676/j.cnki.1672-6995.001117
基金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社会调研项目“生态脆弱区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成效与问题调研”(2025QNZX00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相对贫困治理的实现路径研究”(22&ZD05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发展阶段健全社会保障再分配机制研究”(21AJY010)
作者简介:于元赫(1993—),男,山东省平度市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经济、减贫与福祉。
通讯作者:杨子涵(1999—),女,贵州省贵阳市人,中国人民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资源与环境经济学。E-mail:zihanyang3927@ru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