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国经视点 > 土地经济研究 > 正文

“篁岭模式”助力农村一三产业融合发展

—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宣传案例之十

【信息来源:市场室 】 【作者:市场室】 【预览:

前言

节约集约用地是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重要内容,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我国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日益加剧,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节约集约用地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值得注意的是,节约集约不只是一种理念和意识,而是贯穿在一个个农业、工业、商业及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显化在一个个具体的实施环节中。

2019年,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的“推广应用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要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自然资源部办公厅下文要求各地上报一批近年来节地效果明显,并具有先进性、示范性、代表性特征,具备良好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的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案例。

在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司指导下,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对各地上报的案例进行了梳理。现将梳理后的节地案例通过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网络宣传平台介绍给大家,让大家对当前我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情况有所了解和认知,对推动我国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起到促进作用。

一、基本情况

婺源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地处赣、浙、皖三省交界处。素有“书乡”、“茶乡”之称,是全国著名的文化与生态旅游县,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乡村”。全县拥有5A级旅游景区1家、4A级旅游景区11家,是全国4A级旅游景区最多的县,也是全国唯一一个以整个县命名的国家3A级旅游景区。近年来,随着我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县委、县政府提出“发展全域旅游,建设最美乡村”的发展思路,在加强对农村宅基地管理的同时,鼓励利用具有一定价值的古民居发展与之相配套的民宿产业,在保护古建筑的同时,有效提高了村民的收入水平,促进乡村振兴。

婺源篁岭景区总投资3.5亿元,自2014年启动营业,三年多时间,从一个濒临消亡的古村落演变成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示范作用。先后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中国特色景观名村、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全国“景区带村”旅游扶贫示范项目,篁岭村人均收入从旅游开发前的3500元,提升为2.6万元,户年均收入从1.5万元,提升为10.66万元。

篁岭村,隶属江湾镇栗木坑村委会管辖,至今已有近600年历史,是婺源具有独特风格的徽派古村落之一。村庄用地面积约38亩,受地形限制,村庄房屋建在一个陡坡上,房屋高低错落、呈半环状分布。村内可用地十分稀少,可谓“地无三尺平”,村民晒晾农作物只能使用竹簟晒在自家屋顶木架上。收获季节,房前屋后成了晒簟的世界。长长木竿托起圆圆的竹簟,竹簟里晒满火红的辣椒、金黄的稻谷,形成婺源特有的篁岭“晒秋”农俗特色景观。篁岭因“晒秋”而闻名遐迩,数以万计的摄影爱好者慕名而来,篁岭也因此成为摄影爱好者和摄影家的乐园。有关篁岭“晒秋”的摄影作品,曾在全国获得十多次大奖。篁岭周边有千亩梯田环绕,见证着村民的勤劳与智慧,村前和后背山周围红豆杉、枫香、香樟等千棵古树簇拥,古木参天,郁郁葱葱,造就了该村具有婺源乡村旅游的独特的精华资源。

由于篁岭村农民的生活生产资料大部分都在山下,交通极为不便,秋冬季节村民生活严重缺水,而汛期因街巷排水不畅发生过几次局部山体滑坡人员伤亡事故等原因,政府鼓励、村民自发地在1993年、2002年两次进行过大规模的集体搬迁。在景区开发前,村内仍有70多户330余村民居住,在住村民中有大部分年轻人在外务工,平时只有老人与小孩留守村庄,整个村庄呈半空心化的萧条景象。由于村庄缺乏管理,环境卫生、教育、医疗条件极差,在住村民人心思迁,有条件的都在逐步外迁。村民搬迁后的闲置房屋,因年久失修,部分已开始腐烂,甚至有的倒塌,宝贵的晒秋景观逐渐消失,周边梯田逐步荒芜。

二、主要做法、模式特点及配套政策

1、整村搬迁安置,保护资源与改善村民生活条件相结合

为解决篁岭村村民生产生活不便且村庄存在地质灾害隐患问题,我县于2009年全面实施篁岭村进行整体搬迁工程,在交通便利的公路旁规划新建篁岭新村,我局在全县每年10亩农民建房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的情况下,分批次先后共安排35亩农民建房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用于保障篁岭村整体搬迁安置房建设用地需求,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报批、统一基础设施、统一建设”的原则,在充分征求村民意愿的前提下建设篁岭新村,由婺源县乡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建设村民搬迁房及新村各项基础设施,使得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彻底的改善,篁岭古村的旅游资源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图1开发前的房屋

 

图2搬迁后的新村

2、盘活利用闲置建设用地,加快旅游产业发展

篁岭整村搬迁工作完成后,为有效盘活闲置的宅基地,结合我县旅游业快速发展,我县于2011年将篁岭村43.02亩存量集体建设用地按旅游用地(其他商服用地)办理土地征收报批手续,用于发展乡村文化旅游项目。在完成土地征收后于2012年4月以挂牌方式进行公开出让,用途为其他商服用地。由于篁岭新村村民搬迁安置房由婺源县乡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垫资建设,且篁岭村存在地质灾害隐患,为保护开发商权益,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我局在地块出让时约定“竞买人竞得土地后须另行支付篁岭村整体搬迁安置费1049.94473万元;篁岭村地质灾害隐患谁竞得谁治理,治理后方可开发建设”。随着篁岭景区的发展,为满足篁岭景区建设的需要,我县又先后报批了115亩土地以拍卖出让方式进行公开出让。

婺源县乡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在竞得土地后,及时对该村存在的地质灾害进行治理并经省国土资源厅组织专家验收后,将120栋原址民居改造成精品度假酒店,并收购散落民间的20多栋徽派古建筑在篁岭村进行异地保护,打造了商业一条街——天街。经过几年的建设与打造,篁岭村已成为一个远近闻名的4A级景区,景区运营仅2年,先后被评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中国传统村落、江西省首批乡村文化休闲旅游示范点,“篁岭晒秋”被评为最美中国符号,篁岭古村被网友赞誉为世界最美村庄、全球十大最美梯田,游客量逐年翻倍增长,景区的开发与经营模式也成为央视、人民网、新华网等高端媒体聚焦的对象。

 

图3改造前的古街

 

图4改造后的古街

3、旅游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篁岭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篁岭模式”是一种崭新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通过市场经济杠杆,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村落居住建筑物产权收购、搬迁安置的方式,建新村,迁出原住民进行安置;维修古建筑,在保持了原有村落建筑和古村文化的“原真性”的基础上,向高端食宿、会议会所、购物街、山乡休闲、民俗体验发展;对村落建筑及风貌体系进行规划、保护,彻底灌注了古村旅游文化内涵,实现古村落保护与发展双赢。

“篁岭模式”在产业运作方式上,为了让更多的村民参与到项目的开发打造中来,以一个景区带动一条源的发展,做活原晓容乡片区旅游产业经济。一是公司将周边1000亩梯田进行流转,租金为每年400斤稻谷,按当年国家指导收购价进行折算向村民支付租金,由公司统一规划种植,打造农业观光园,村民的身份由种庄稼的农民成了公司的“造景者”;二是为提高村民收入,解决村民就业问题,公司在前期开发建设及后期运营管理上优先安排当地村民,同时在景区内拿出100个商铺交由村民进行经营,每年只收取少量管理费用;三是篁岭景区古村精品酒店接待面向高端消费群体,中低端消费人群给景区周边村民兴办农家乐、民宿项目带来很大的接待市场。通过一系列的举措,将农户真正融入产业项目中,达到零距离就业、足不出村就能挣钱的效果,实现公司与农户双赢。

“篁岭模式”围绕乡村文化元素的主线,遵循地域民俗文化的特色,在保护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遗留闲置的生产、生活资料、旧屋舍等资源,挖掘展示当地民俗文化,建设休闲旅游文化产业,并带动周边村民积极参与到项目建设中来,促进农村第一、第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村经济得到极大的提升。篁岭先后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中国特色景观名村、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全国“景区带村”旅游扶贫示范项目。

 

图5统一种植,晒出丰收的喜悦

 图6兴办农家乐、民宿,农村第三产业发展迅速

 

图7思口镇延村明训别院民宿

 

图8思口镇西冲村村西冲院民宿

三、节地效果

1、建设新区,村民居住环境得到彻底改善

2009年11月,江湾镇人民政府与婺源县规划勘测设计院共同编制了《江湾镇栗木坑村委会篁岭村整体搬迁安置规划》,婺源县乡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斥资1200万元建设3层新徽派风格安置房68幢,老年、单身公寓24套,搬迁人口320人,总建筑面积15047平方米,户均住宅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统一建设供水、供电、排污、硬化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及新村小学、众屋等配套设施,达到新农村建设规范标准,加上村民的生产资料多在山下,便利的交通条件彻底改变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村民幸福指数大大提升。

2、产业延伸带动一方致富,农村第一、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篁岭模式”不仅是把村民“迁下去”,而且还要把村民“请上来”。搬迁安置的“迁下去”是第一步,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与开发古村落。当古村完成规划建设、风貌修缮,开始运营时,古村里需要的是生活的场景与气息,这时公司有选择地把部分村民“请上来”,挑选当地有手艺、有特长的村民返迁篁岭古村,展示晒秋、当地手工艺、民俗小吃等,从而呈现一个活态的、有炊烟袅袅、有鸡鸣犬吠、有文化深度的古村落。随着篁岭景区的快速发展,旅游产业不断完善,在景区内承租经营特色餐饮、传统民俗表演、体验乡村生活、地域特色产品和手工艺品及在公司上班的村民的当地村民有150余人,人均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景区周边晓容、前段、栗木坑、篁岭新村的村庄有100余户村民从事农家乐、民宿经营,户均增收5万元以上。而公司+农户的形式,极大进行提升了村民的种植积极性,农村第一、第三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村民收逐年提升。

3、以点带面,篁岭模式成效辐射广泛

婺源古村落是当今中国古建筑保存最多、最完好的地方之一,境内古建筑遍布乡野,多为明清时期所修建,粹集了明清两代官宦、商贾和百姓宅第的精华。目前我县共拥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5个、省级历史文明名村13个、全国民俗文化村12个、中国传统村落15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16个点,明清两代古建筑4500余幢。我县部分老宅由于年代较长,修缮成本过高,村民无力进行长期维护,而政府财力有限。为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县依托旅游业的发展,大力发展与之相配套的民宿产业及农家乐项目,鼓励农村村民利用闲置房屋,兴办农家乐和民宿产业,同时鼓励外商以长期租赁的形式,投入资金对房屋修缮后用于兴办民宿产业,做大民宿市场,以点带面,形成独具特色的宿产业集群。

目前,我县共有农家乐3000余家,民宿300多家(其中经典民宿100余家),形成了江湾镇篁岭民宿群、思口镇思溪、延村民宿村等集群效益,全县民宿产业年游客接待量达80万人次,在对古建筑进行保护的同时,有效的带动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进一步提高农村村民的生活水平。

四、适用范围

以地方特色旅游为依托,鼓励周边村民大力发展与旅游产业相配套的第三产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村民收入水平,促进乡村振兴。

五、应用前景

下一步,我县将大力推广“篁岭模式”,在江湾镇古蜀地实施水墨山乡项目。古蜀地村位于江湾边境,与安徽交界,村庄旅游发展潜力较大。该项目由华熙国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进行打造,项目总投资约为20亿元,计划建设大型特色文化旅游度假休闲区,游客集散中心,目前正在前期规划设计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X

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