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配置全球化 油气合作大格局

——聚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资源环境与合作前景

【信息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 】 【作者:苏轶娜】 【预览:

2018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周年,这一倡议5年来从理念转化为实践,沿线国家在贸易投资、基础设施、金融合作、能源资源等多个领域开展广泛合作,为提振区域经济和世界经济注入新动力。在能源合作方面,“一带一路”沿线聚集了全球能源消费和生产大国,虽然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但能源优势显著,国际合作前景广阔。

当前,世界能源供应安全依然严峻,能源资源与能源消费呈逆向分布,全球配置成为世界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和国家当中,中东、俄罗斯是世界油气市场的重量级主体,与中国存在能源互补关系;亚太地区油气贸易活跃,具备合作基础和空间。按照地缘政治和资源禀赋划分,“一带一路”沿线包括中亚环里海地区、中东地区、亚太地区等3个油气合作核心区。

中亚环里海地区

“一带一路”国际油气合作的着力点

中亚环里海地区是仅次于中东地区的世界重要油气产区,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则是该地区油气资源最为丰富的3个国家。

油气储量方面,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三国的原油探明储量分别占世界探明储量的5.85%、1.64%和0.03%,天然气探明储量分别占世界探明储量的17.28%、0.48%和9.36%。俄罗斯原油储量呈下降趋势,哈萨克斯坦原油储量大幅增长,土库曼斯坦天然气储量快速增长。

油气供需方面,俄哈土三国的原油消费量分别占其国内产量的26.4%、16.0%和50.7%,天然气消费量分别占其国内产量68.3%、69.7%和47.4%,油气资源供大于求形势非常明显。

油气贸易方面,俄罗斯天然气出口基本达到峰值,但原油出口量还有较大增长空间;哈萨克斯坦所产油气满足国内需求后全部用于出口;天然气是土库曼斯坦的主要出口商品,其收入占出口收入总额的70%以上。

油气政策方面,俄罗斯在油气供需总体宽松背景下,向亚洲投资者大尺度开放了国内油气上游项目;哈萨克斯坦推行油气全产业链对外合作政策;土库曼斯坦实行部分开放的对外合作政策,投资风险大的里海大陆架油气开发采用产品分成协议模式,陆上油气开发大多只签署工程技术服务合同。

油气投资方面,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是俄罗斯未来油气开发的重要区域,该区域油品质量高,地质勘探程度低,寻找新油气田的前景广阔;哈萨克斯坦正在加紧里海大陆架油气开发,以加强油气资源勘探力度,提高国内原油产量;土库曼斯坦天然气管道运输能力有待提升,目前的整体运输能力无法满足出口需要,正在积极筹建包括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在内的多条天然气管道建设。

合作建议

加速推进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油气上游项目合作。俄罗斯给予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外国投资者优惠政策,外国公司享受10年的矿产开采税减免期。中国企业进入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开展油气上游项目合作,既可以获取原油优先供应权,又可以借助地缘优势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开拓出路。

探索哈萨克斯坦所属里海地区的油气上游项目合作的可能性。加强里海大陆架的勘探开发、增储上产是哈萨克斯坦的长远目标。里海水域勘探程度较低,是未来增储的主要地区。不过,哈萨克斯坦所属里海地区环境脆弱,开采难度大,投资成本高,回收周期长,需要慎重考虑其开发经济性。

促进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尽快建成通气,与中亚国家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建立管道安全共保机制,防止管道遭到破坏,确保天然气安全供应和过境费收入的稳定。

中东地区

“一带一路”国际油气合作的革新点

中东地区在地理位置上属于“一带一路”的外围地带,但其对于“一带一路”国际油气合作的重要性丝毫不逊色于中亚环里海地区。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则是中东地区的重要产油国。

油气储量方面,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三国的原油探明储量分别占世界探明储量的15.2%、9.0%、8.2%,列居世界第二、四、五位;天然气探明储量分别占世界探明储量的4.5%、18.2%、2.0%,伊朗为世界天然气探明储量第一大国。

油气供需方面,沙特阿拉伯、伊朗的原油消费量分别占其国内产量的29.6%、48.7%,原油供给充裕,一半以上可以用来出口;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三国所产天然气主要用于国内消费,没有剩余天然气可供出口,但也不会进口天然气。

油气贸易方面,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三国的原油出口量分别占其国内产量的70.3%、34.3%、85.8%,沙特阿拉伯和伊拉克所产原油的2/3以上用于出口;伊朗主要从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进口少量天然气,再通过伊土天然气管道向土耳其出口。

油气政策方面,沙特阿拉伯实施有限对外开放政策,油气全产业链由阿美石油公司垄断经营;伊朗和伊拉克油气全产业链对外开放,但不允许外国资本独占本国油气资源。油气上游项目采用回购合同模式,中游项目采用工程服务合同模式,下游项目采用合资公司模式。

油气投资方面,沙特阿拉伯不会轻易将本国的石油勘探开发项目拿出来与外国公司分享,外国公司获取石油上游项目的难度很大,但沙特阿拉伯有意扩大天然气领域的国际合作,希望利用天然气代替石油,满足国内发电和海水淡化需求;伊核全面协议达成后,伊朗油气存在较大发展空间;伊拉克是最具油气开发潜力的OPEC国家,但受战争、国际制裁等因素影响,油气勘查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未来或将成为全球油气开发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合作建议

探索与沙特阿拉伯石油仓储项目合作的可能性。参与沙特油气上游项目的难度较大,可以开拓思路,探索石油储备合作的可能性。沙特阿拉伯作为世界产油大国和原油出口大国,有意在海外建设石油仓储中心,以增加贸易灵活性。中国作为世界原油消费大国,可以与沙特阿拉伯探索在东南沿海联合建立商业储备中心的可能性,既可以提升能源供应安全水平,也可以共同调节亚太石油市场。

加强在伊拉克中东部地区的油气上游项目合作。伊拉克油气开发潜力集中在北部、南部以外的地区,考虑到“伊斯兰国”势力被限制在西部和西北部一带,中部和东部油气主产区是未来油气主要增长点。中国企业可以在中东部区域拓展石油合作,并研究天然气勘探开发的可行性,伊拉克的天然气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大量投资机会。

加强与伊朗油气贸易,助推油气上游项目合作。短期来看,中国是伊朗原油的重要进口国,伴随伊朗原油出口量增加和天然气产量提高,油气贸易将会进一步扩大。中长期来看,伊朗油气开发面临技术欠缺与资金不足问题,中国企业可以借助资本和技术力量进军伊朗油气开发市场,大型企业可以直接参与勘探区块投标,拥有领先技术的中小型企业可以充当油气开发项目的作业者。

亚太地区

“一带一路”国际油气合作的提升点

相比于中亚环里海地区和中东地区,亚太地区油气资源不足,是“一带一路”国际油气合作的薄弱环节,因此也成为“一带一路”国际油气合作的提升点。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是亚太地区重要能源国。

油气储量方面,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三国的原油探明储量分别占世界探明储量的0.21%、0.21%和0.26%,天然气探明储量分别世界探明储量的1.5%、0.6%和0.3%。印度尼西亚原油储量较上世纪90年代已经减半,但天然气储量丰富。

油气供需方面,印度尼西亚原油供需缺口正在扩大,马来西亚则需要少量进口原油以满足国内需求;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天然气供大于求,具有较大出口空间;越南天然气基本用以自给自足。

油气贸易方面,印度尼西亚原油对外依存度呈上升态势,但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两国已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天然气出口国,出口目的地主要是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

油气政策方面,印度尼西亚油气行业对外开放,但技术服务市场对外资有一定限制;马来西亚油气行业采取积极的对外开放政策,全产业链对外开放;越南油气勘探开发国际合作主要采用产品分成协议模式。

油气投资环境方面,印度尼西亚油气勘探开发主要依靠外国技术力量,技术服务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油气投资环境较好,投资回报率高;马来西亚天然气管网发达,天然气发展潜力巨大;越南在南海争议区开展油气勘探开发由来已久,试图将南海问题国际化。

合作建议

扩大与印度尼西亚油气上游项目合作,探索页岩气合作潜力。中国和印尼两国发展模式高度契合,煤炭合作由来已久,油气合作则是新契合点具有战略意义。一方面,印度尼西亚扼守的马六甲海峡是极其重要的石油运输通道,两国合作可以保障石油运输安全。另一方面,中国庞大的能源需求市场和雄厚的资本可以为印度尼西亚能源开发与利用奠定基础。此外,页岩气合作潜力很大,近年来中国在页岩气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技术突破,两国合作可以实现印度尼西亚老油田的二次开发。

以马来西亚天然气管道项目合作为基础,推进跨东盟天然气管道系统建设。基于天然气管网项目合作的成功经验及东盟全面经济关系的稳定发展,积极探索跨东盟天然气管道系统建设的合作空间,既可以增强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等亚洲油气大国的友好关系,又可以解围马六甲困局。

推进与越南在南海争议区的油气项目合作。中国应冷静对待越南在南海开展油气开发的既定事实,加快双方共同开发海上能源的步伐。双方应共同探讨合作模式,开展南海争议区的油气勘探开发合作。2011年签署的《关于指导解决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海上问题基本原则协议》为联合开发南海资源奠定了基础。未来,双方政府应当为企业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撑和外交支持,助力油气合作实现零的突破。

(作者单位: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X

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