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卖房,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随着房价的持续攀升,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加入了“卖房大军”。前段时间,中国A股上市公司完成了半年报的披露。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在沪深两市逾3300家的上市公司中,有1495家公司在半年报中披露了投资性房地产数据。换句话说,A股市场有45.3%的上市公司在卖房子。
为什么这么多上市公司拥有房地产相关项目?高利润的诱惑是首要原因。在曾经房地产蓬勃发展的2005~2009年间,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平均毛利润率在30%左右。上市公司适时抓住了民间闲置资金的心理,抓住了赚钱的机会,在投资其他可能最终落得“体无完肤”或者倒闭破产的情况下,不再兑现当初上市的初衷,开始了自己的房地产之路。
那为什么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又开始密集抛售房产?梳理相关公司半年报发现,给出的官方原因大体类同:盘活企业资产,优化资源配置、增加流动性资金、减少融资需求,降低财务费用等等。表面上看来如此,实际上据有关专家分析,上市公司持有的投资性房地产密集减少,或与房价调控、房产市场降温有关。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今年3月份以来,在多项政策和措施保障“住有所居”的背景之下,全国楼市进一步降温,成交量、价格均有所调整。尤其是最近各地“租购同权”及租售并举的政策不断出台,对平抑房价以及打击炒房抑制明显。报告显示,8月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房成交面积同比下降53.59%,北京、上海、广州同比降幅超5成,二线代表城市成交面积同比下降12.48%,三线代表城市成交面积同比下降9.41%。
那么,是不是房价就回归到了理性水平呢?另有研究报告指出,今年1~8月,全国300个城市土地出让金总额为22032.6亿元,同比增加约34%。8月,300个城市成交楼面均价为2690元/平方米,环比增加5%,同比增加10%。可见,房地产市场未来仍将成为人们的投资重点,房子真正回归“是用来住的”尚需时日。
上市公司们套现离场的另一面,其实也反映了房地产泡沫正在逐渐被挤出。这无疑是好事:当更多资金从楼市撤离,向实业方面回笼,对经济发展自然大有裨益。不过,要想既挤出泡沫又实现资金回归实体经济,最终达成防风险稳增长的目的,不能止于作壁上观,还需要相关的产业政策配合引流。
(作者单位: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