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室支撑召开“2013年度矿产资源形势分析座谈会”
为了准确把握矿产资源市场动态,并做好2013年度的能源与其他重要矿产资源形势分析工作,12月12日,由资源室作支撑、经研院在北京召开了“2013年度矿产资源形势分析座谈会”。会议邀请了国家信息中心、部系统部分直属事业单位、中国矿业联合会、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化学矿业协会、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协会以及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的有关专家作主题发言,并取得以下共识:
第一,2013年以来,世界经济总体呈现温和低速增长态势,并出现明显分化。其中,美日欧经济复苏态势转好,新兴经济体经济减速明显。总体来看,全球经济仍将处于缓慢复苏和深度转型调整期。我国经济运行处于长期潜在增长率下降和短周期弱复苏的交织阶段,结构性矛盾突出,运行风险增加。结合2013年中央的改革措施和三中全会的改革动向,预测2014年我国经济将保持中速平稳增长的态势,GDP增长7.5%左右,物价呈现温和上涨态势。
第二,2013年,全国煤炭市场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供需总量宽松、结构性过剩的态势。煤炭需求低速增长,产能快速释放,进口不断增加,库存持续处于高位,煤炭价格连续下降,行业效益下滑,经济运行压力加大。近期,随着我国宏观经济企稳向好,煤炭市场将逐渐回暖。预测2014年国际煤炭市场将由供大于需的失衡状态逐渐向供需再平衡转化;我国煤炭产能将持续释放,消费增速在3%左右,净进口仍可能保持在3亿吨左右。
第三,全球石油储量、产量稳定增长,天然气储量、产量快速增长。世界能源需求的重心正向新兴经济体转移。我国油气产量增长趋势与世界保持一致,原油进口稳步增长,炼油产能过剩加剧。国内页岩气勘探开发先导试验初见成效,煤层气开发利用成效显著,油气资源的勘探新发现在西部地区取得进展;油气对外合作取得突破,我国石油公司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油气管线建设和煤制天然气项目发展快速。2014年,随着世界经济温和复苏,世界油气将供需平衡;我国油气产量也将稳中有升,预计明年原油产量将达2.1亿吨、天然气产量1250亿方,原油进口量将增至2.8亿吨,对外依存度约60%。
第四,我国铁矿石需求进入增长趋缓阶段。未来全球铁矿石供应紧张的局面将难以再现,全球铁矿石供需平衡并略有富余的局面是必然的趋势。当前,中国钢铁业面临着钢材国际贸易摩擦增多,出口难度加大,铁矿与钢材价格形成倒挂的形势,钢铁企业经营效益大幅下滑。2013年,国产铁矿石产量增速下降,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减弱,铁精粉价格稳中有降,矿山利润空间受到挤压,港口库存保持持续增加势头。预测2014年中国粗钢产量8.08亿吨,铁矿石需求11.72亿吨,进口铁矿石8.5亿吨,对外依存度将达70%。
第五,全球有色金属资源储量相对丰富,但产地分布极不平衡,且具有竞争力的优势资源被垄断。全球精矿供应量持续增长,市场供求基本平衡,但是亚太地区对外依存度不断升高,价格波动频繁;跨国公司迫于环境和和谐社区建设压力,出售或转让非核心矿产资源端倪初现。2013年以来,我国有色金属工业运行喜忧参半:喜的是在复杂经济形势下,行业生产、投资比较平稳,结构调整有所推进;忧的是主要金属价格震荡下行,部分品种价格触及近年新低,企业经营困难进一步加剧。预计2014年有色金属需求难见明显增长,价格回升动力也明显不足,但考虑到部分金属品种受我国需求和生产成本支撑,价格下跌空间有限。
第六,以磷矿、硫铁矿、钾盐资源为代表的化工矿产在国民经济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基于下游相关产业产能过剩,印度需求回落带动世界肥料消费增长停滞,世界主要化工矿产品价格下跌。2013年,我国主要化工矿产品市场总的表现为库存增加、价格继续回落,直接导致了企业效益下滑。
第七,受下游产业影响,2013年不同非金属矿行业产品的产量有升有降;进入下半年,生产增速回落态势实现趋缓趋稳。受美国经济减速、日本和欧洲经济下滑等因素影响,2013年前十个月进出口贸易形势呈现出有升有降的趋势。其中,石墨、萤石出口量比去年增加,滑石、菱镁矿、石棉等矿产品出口回落。目前,非金属矿行业存在着部分产能过剩、只有资源优势没有产业优势,以及市场秩序混乱等现象。
经研院院长姚华军、副院长贺冰清、院长助理贾文龙、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袁国华、编辑部主任梁光明,以及国家开发银行、新闻媒体、资源室全体成员和形势分析小组的部分同志参加了会议。会议由贺冰清副院长主持。资源室陈甲斌主任在会上作了《2013年重要矿产资源形势分析》的主题发言。

座谈会现场

姚华军院长做大会致辞并发言

贺冰清副院长主持会议